德国有没有互联网产业?
德国有没有互联网?有!
你能说出一个德国有名的互联网企业吗?容我思考五分钟……
1. 中德互联网回顾
1984年8月2日: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Werner Zorn教授收到了一封由美国计算机科学网发出的邮件,这是德国接收到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意味着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接入因特网的国家。
1987年9月20日:在Zorn教授协助下,中国通过架设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网关,向海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大家耳熟能详:“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1988年 :德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DENIC)初见雏形。
1989年初:德国通过一条连接阿姆斯特丹的宽带为2.4 KB的专线,成功架设了德国第一条真正的因特网。
1993年:德国连接纽约的因特网宽带已达192 KB,德国互联网商业化进程开启。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宽带为64 KB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
回顾历史,可以说,是德国给中国互联网点燃了一个小小的火苗。直到90年代末,德国在网络基建上和互联网商业化上是领先于中国的,中国貌似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历史转折往往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1997年:网易成立。
1998年:搜狐公司,京东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新浪网公司相继成立。
1999年:中国第一个B2C电子商务网8848开始运营,阿里巴巴集团,盛大网络成立
2000年1月1日:百度成立。
1997至千禧年短短几年内,未来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开始N足鼎立。差不多同一时间内,德国发生了什么?
1997:德意志银行试点电子货币支付
1997:德国连锁店Tchibo集团开始制定在线多渠道销售战略
1998:德国开始在线交易电力能源
2003:德国超市连锁Otto开启在线商务
看起来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件,而且至今为止,德国境内没有诞生类似Facebook,Amazon,Twitter,Youtube那样有很强互联网基因的名号响当当的平台,你估计很难立刻说出一个德国有名的互联网企业。同时间,中国境内却诞生了无数本土互联网巨头。
是因为德国人不爱互联网,或是网民数量不够多吗?德国到底有没有互联网?
2. 德国人民用不用互联网?
以下数据如无特殊标注,均为2017-2018年数据统计。
2-1. 网民数量
德国人口近8300万,超过90%的人使用互联网。有6330万人从14岁起就开始使用网络。日均网络使用时长为2.5小时。14-29岁用户每天耗在网络长达4.5小时,30-49岁用户也不闲着,每天3小时。
81%的德国人使用智能手机,73%的网民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总结:德国人很爱上网,爱上移动互联网,而且有瘾。
PS:华为是欧洲很多家电信公司的供应商,德国电信大量依赖华为的4G设备。得益于华为在地铁隧道里的基站建设,德国人已从十年前的“地铁里人人一本书”,进化到“地铁里人人手机低头族”。照片摄于柏林和慕尼黑地铁,2019。
2-2. 社交媒体
90%的网民使用社交媒体,其中76%的用户使用Facebook,73 %用户使用WhatsApp聊天。
按用户年龄来分:
- 14-19岁网民中,100%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 20-29岁网民中,98%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 30-39岁网民中,93%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 40-49岁网民中,87%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 50岁以上网民中,85%的人使用社交媒体。
按社交媒体平台来分:
- 约4000万人使用WhatsApp,其中日活用户3400万。
- 至2018年,3200万德国人注册了Facebook,并且其中2400万人每天使用。
- 每月至少有1500万人使用过Instagram一次。
- 越6%的网民使用Snapchat
- 约有1300万德国人使用Twitter,180万人是活跃用户。其中50-69岁用户占16%。
- 1200万德国人使用本土职场社交网站Xing,约180万用户使用移动端,11%的会员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 1000万德国人使用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40,1 %介于35-49岁间,超过50岁约41.9%
总结:德国人很爱社交媒体,离开活不下去。本土社交媒体平台只有一个针对职场的Xing,几乎全军覆没。
2-3. 电子商务
82%的德国网民在线购物,2017年德国排名前1000名的在线商店创造了428亿欧元的营业额。据2018年数据,营业额排名第一的美企Amazon,以88亿欧元秒杀排在它之后的9个德国本土网店营业额总和。
至于电子支付,德国人是强硬的顽固派。至2014年,还有二分之一的德国人网购使用账单形式支付,剩下39.9%的人爱用银行转账支付,9%使用Paypal。德国本土没有出现类似于支付宝这种在网店和实体店以及公共服务支付中广泛使用的电子支付渠道。至2017年,情况稍有好转,但Paypal的占有率仅仅约20%,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传统支付方式:账单,转账,信用卡,面付。
目前德国银行业正在联合推广Paydirekt移动电子支付,未来会不会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样通过App支付,并且融入生活各个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笔者注意到在超市,用Payback Pay的年轻人越来越多,Payback是德国使用较广的购物积分返现平台,最近推出了充值账户支付服务,用户刷一下手机二维码,就能在用账户余额支付的同时积分。
德国专家自己都认为在德国普遍使用移动支付是乌托邦,原因有下面几点:
- 德国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对电子支付非常严格。
- 德国人非常注重隐私,用电子支付方式会被支付平台时刻监管,每比交易都被记录。
- 电子支付方式的手续费,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无手续费,Paypal的手续费相当高。
- 德国人信任银行,胜过Paypal这个美国支付平台,也胜过任何第三方电子钱包。
- 德国没有涵盖工作生活的全区域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比如在所有超市连锁都能使用。
- 信用卡等电子支付代表性不足,德国人对现钞的热情独一无二。
- 对德国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在超市可以用银行卡刷卡或现金支付时,再用App支付的必要性。
- 在德国,WhatsApp或Facebook做出成功移动支付平台的可能性较大,毕竟有很大的用户基数。德国人也不愿装上几十个不同渠道的App在不同的场合移动支付。
按照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经验,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没有支付宝也没有现在的淘宝和阿里巴巴。没有完善的电子支付,德国的本土电子商务未来势必长期停步不前。
总结:德国人很爱网店,剁手不能停,但不喜欢电子支付。本土电子商务望Amazon兴叹,欲哭无泪。
2-4. 在线媒体
这块蛋糕基本是被 Youtube,Netflix,Amazon,Maxdome,iTunes,Spotify给瓜分了。
70%以上网民看Youtube,看Youtube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60%的网民每周至少看一次在线视频。
咳咳,要画重点了。
抖音海外版TikTok德国区的下载量已超880万,超过410万德国人是抖音活跃用户。
活跃用户中,日均观看时间是39分钟,每人每天要打开抖音8次以上。其中女性用户占54%,超过男性用户。笔者之前并不知道抖音有个海外版的TikTok,是听一个同事提起,他去问公司市场运营媒体公关部门负责人,目前德国年轻人都在用什么App?那负责人回答说:TikTok呀,年轻人都爱玩。
总结:德国人很爱在线媒体,沉迷抖音,欲罢不能。本土在线媒体平台全军覆没,苟延残喘的,可能也就剩下不可描述产业的在线视频平台了。
2-5. 游戏产业
德国游戏市场营业额近33.5亿欧元(2017年)。德国游戏玩家3400万,其中2800万每月玩游戏。28%的玩家年龄50岁以上,也是最大比例。48%玩家的玩家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但本土游戏公司发展低迷:
- 2016年中,德国前十大游戏公司还有超过4100个员工
- 2017年初,降至3500人
- 至2017年八月,已经快跌破3000人
位于汉堡的InnoGames 是德国最大的游戏开发公司,2016年夏据统计有1600员工。员工超过100人的游戏开发公司只有12个。2018年德国最受欢迎的安卓游戏前十,只有一个拼单词游戏是德国公司开发。
德国畅销的游戏基本来自美国的,要么产自北欧。德国仅存的游戏公司,基本都是美国或者法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游戏公司在德国的买办。
总结:德国人很爱在线游戏,而且高素质玩家很多。本土游戏产业发展前景堪忧。
2-6. 在线餐饮产业
2018年有323万人次通过在线订餐平台定外卖,盈利2.6亿欧元;但却有1469万人次直接通过餐馆在线订餐,盈利18亿欧元。相对于国内饿了么,美团外卖,德国送餐外卖平台的实力和覆盖率简直是不值一提,连传统餐馆的简陋订餐网页都干不过。
德国劳动力价格非常贵,法定每小时最低工资是9.35欧元,这部分送餐的人工费用终究要转到消费者的头上,而且很大可能会出现送餐人工费高于订的食物本身的价格。
总结:德国人也爱订外卖,但平台呵呵哒。不过话说德国有好吃的吗,值得我多花一倍钱订吗?
2-7. 网约&共享汽车产业
2-7-1. 网约车
作为全球战略布局的网约车巨头Uber,除了在中国被逼退外,2014年试图进入德国时也是困难重重。
2016年6月,德国法兰克福高等法院,再次判决,禁止Uber在德国提供服务:
- Uber旗下的服务违反德国当地法律。德国「载客运输法」规定,若要执行载送乘客的营利服务,司机需取得执照。但是,Uber驾驶不需经过考试,因此收费比传统的出租车便宜。
- 德国传统工会展现了力量–德国出租车协会,对Uber占车资20%以上的高比例抽成,以及雇用一些没有专业执照司机的做法强烈反对。多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上街抗议Uber。
但Uber一直没有放弃德国市场,2018年6月,Uber决定避开风头,先在慕尼黑做个电动汽车租借试点项目Uber Green,以及一个共享电动自行车项目。不过Uber的麻烦不止如此,它的竞争对手,欧洲打车应用Taxify获得了来自戴姆勒和滴滴的超过1.75亿美元投资,开始在欧洲26个国家以及非洲布局,蚕食Uber的份额。
而且戴姆勒子公司Mytaxi推出出租车共享服务,并受到了德国出租车行业的热烈欢迎。几名乘客可以分享一辆出租车,并根据行驶距离分摊相应的费用。
2-7-2. 共享车
相对于Uber,德国人更支持本土公司的共享汽车服务,至2019年初,德国共有约170个共享车平台,超过246万德国注册用户,在740个城市提供服务,硝烟弥漫。
排行第一的是BMW与Daimler Benz合作推出的共享汽车SHARE NOW,由两家的DriveNow和car2go合并。
2-8. 小结
德国的网络覆盖率以及网民比率都是挺高的,但在以上几个大的产业链内,除了立足于德国职业社交的Xing,稍有名气的服装类电商Zalando, 以及受到本土汽车行业强力支持的共享车平台之外,德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3. 德国互联网行业
3-1. 本土互联网企业
3-1-1. Rocket Internet
提到德国本土互联网企业,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互联网山寨抄袭皇冠上的明珠:Rocket Internet。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运作模式是发现成功的互联网项目,然后以光速招聘技术人员组建团队进行抄袭复制,同时组建极其专业的金融运营团队,将复制的网站运营到市场存在空白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第一次下手的对象是ebay,在德国复制了Alando这个与ebay一模一样的电商品牌,然后在成立一百天后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ebay。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抄袭Amazon,Paypal,Uber,婚恋交友eHarmony,Facebook,图片分享Pinterest,移动支付Square,Airbnb,Groupon……
公司洗白上市后转型风投公司,公司2016年营业额22亿欧元。但公司这两年发展遇到瓶颈,投资数百家公司,盈利却不多,毕竟韭菜们也变聪明了。
公司官网曾经的Slogan:成为美国和中国之外的最大的网络平台
3-1-2. Zalando
这个是中国剁手党稍微熟悉点的,服饰类电商,2018年京东计划进军德国时,还传出要收购Zalando。公司成立于2008年,2018年营业额54亿欧元,超过一万五千多员工。
Zalando创业初期,得到了Rocket Internet孵化器的支持,并且山寨了美国在线鞋店Zappos,公司所采用的商业模式:免费送货&退换,网站设计甚至公司名称首字母都来自Zappos。不过Zalando创始人不太在意,而且运营超越了山寨的层次,不仅在服饰类超越了巨头Amazon,也让德国传统零售商H&M和Otto倍感压力。
3-1-3. 本土互联网初创企业
从生活中接触到的德国IT从业人员中,持创业意向的人比率不高,大部分还是以在大型传统企业一辈子工作为荣,关系到每年雷打不动的度假天数和福利,他们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的意愿可能更高。
在传统工业公司(如戴姆勒,博世,宝马,大众)附近落户的IT初创企业,其服务对象基本也是传统工业公司,创始人最大的人生目标大多是公司被这些大企业收购,完全和中美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远大B2C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德国很多专家都认为,将来德国成功的初创企业不会 是基于B2C业务,而是提供工业解决方案,优化流程或其它技术应用领域的B2B业务。
阻碍德国人创业的原因主要有:
- 德国缓慢的互联网发展和官僚主义作风。
- IT技术人才短缺。许多创始人抱怨说,软件开发不仅意味着与谷歌,也和其它大公司抢人才。 毕竟德国传统行业都在战略布局数字化,无论是化妆品制造商还是汽车制造商。
- 家庭与工作无法调和。加班与早期收入低是创业不可逾越的槛。据调查,德国初创公司的男性员工的平均收入为3333欧元,女性员工的平均收入仅为 2500欧元,远远低于大中型公司收入。
- 缺少风险投资。虽说德国的风险投资家近年来逐步小跑, 但风投的份额仍然落后于英国,美国甚至以色列。
3-2. 德国人的觉醒
德国人其实也是意识到中国近年的互联网革命的成功,羡慕、好奇并且开始学习。
一位朋友在德国一家械制造公司工作,该公司在中国开展B2B业务且近年呈增长趋势。某天公司请来了一位所谓的懂中国市场的企业咨询师,给员工分析微信为什么成功,以及如何用微信运营中国市场。这位德国咨询师提及在中国很多人在微信上做生意(微商),并且拿三一重工做例子,如何四步在微信上买一个挖掘机。朋友的同事都是工程师,不少连Facebook都没有开通,听得是云里雾里。朋友自己的听后感:就像在德国吃了顿德国厨师做的中餐–看来这位咨询师还是没领悟中国熟人生意的精髓。
下图来自德国某互联网会议,德国人做的关于中国在线视频产业的报告。图中正在介绍Bilibili的弹幕。
不乏有清醒的德国专家看到问题,拟文抨击德国互联网现状:
为什么德国公司在数字化创新中失败了?!德国已经被甩到了数字化暗黑森林的边缘。我们发明了汽车,我们有最好的工程师,最有价值品牌前100名我们占了11个,我们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但我们错过了数字化创新这波浪潮。
而且所有人都在否认这个现状。德国制造还在代表质量,但为什么汽车行业大的创新来自美国和中国,为什么德国没有世界领先的电子产品,为什么全球访问量前100网站没有一个来自德国?为什么我们在全球创新排名中只占第九?
专家列出了深层次的原因:
- 德国传统的死板的层级管理
大部分德国公司管理层如金字塔状,每个员工汇报给他的上级,一层层往上汇报,中间会有无尽的委派,策划和指责。在此构文化下,创新无法生存,创新至少需要一些创造性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土壤。
德国管理层压制自主性,转而寻求“共识”。为达到共识,德国人会将意见切分成一个个细小的块直到所有人都同意–这对于创新者的大胆且独立的决断往往是诅咒。 - 缺少现代化IT软件
很多公司还在使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很多团队还在用Email来交流,新的工具比如移动聊天和在线视频会议常常不被允许使用。项目管理中,德国人还在大量使用Excel和MS Project。
这是因为德国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公司必须首先确认数据匿名化,并且按相关规定存储。这些规定让公司恐惧云数据平台,不得不继续用这些老旧的软件。 - 过时的基础设施
我们有世界上最快的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但是直到2016年,只有约2%的德国宽带通过光纤电缆连接,同时拉脱维亚和瑞典已经是50%。德国的宽带覆盖率,在欧洲32国家中只排28位。 - IT人才缺乏
据统计,德国公司有160万技术性职位空缺,德国电信甚至招不到足够的安全专家,人工智能领域就更别提了。
4. 德国工业互联网
德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缓慢,那么德国工业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如何?德国不是正在布局工业4.0战略吗?
4-1. 德国工业互联网
2019年2月5日,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部长签署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Nationale Industriestrategie 2030)草案。这份草案被认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表明德国政府对本国和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德国政府方面看到了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全球工业格局的剧烈冲击,感受到了德国在互联网、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因而在政治、经济等宏观层面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通过国家适度干预重点工业领域,打造德国或欧洲的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传统工业领域管理高层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 西门子在过去十来年内,不断收购工业数字化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数一数二的“软件”公司。
- 2018年7月,戴姆勒宣布拆分成三个公司,其中戴姆勒移动出行(Daimler Mobility AG)公司,将负责移动出行,自动驾驶,高精导航等数字化领域
- 2019年1月,CES大展,博世集团放出“Like a Bosch”宣传片,再次强调它转型物联网以及数字化服务领域
- 2019年2月,大众集团宣布宣布组建自己的软件部门“Digital Car&Service”,大众CEO声称:大众将会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公司。
上文说到,德国很多专家非常看重工业领域的信息化革新,而且这里不得不提,德国工业的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的定义是:
- 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或第二;
- 年产值在二十亿欧元左右;
- 鲜为大众所知。
按此标准,德国是全球隐形冠军企业最多的国家,有近1400家,占全球总数的近50%,涵盖机器人,自动化,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化工等诸多高端制造领域。这些企业中,不少自身的IT信息技术储备非常强,生产的机械或自动化系统中所用中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德国工程师几十年不断调试测试的经验总结。单单这一块,中国IT企业想要简单复制难度相当大。
特别是还有德国车企以及相关技术工程外包公司研发多年的一整套完整的涉及汽车制造,生产流程,性能测试,模拟仿真等方面的软件工具链,以及软件层面之上的无数人的多年经验沉积,技术不可小觑。全球科技实力排名德国位于第五。
工业智能制造,是中国的长期目标,相对来说德国更为靠近这个目标。
4-2. 中国工业互联网
工信部长苗圩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今年两会,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交七份书面建议,其中一个是《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
马化腾认为,发展产业互联网,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公司作为“数字化助手”,应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为世界冠军。他建议,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基础,加快 5G 和 IPv6 全面商用部署;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鼓励工业云、金融云、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类云平台加快发展,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其实阿里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意识到如今的B2C领域大多已经圈地为王,很难再有蓝海。与其自相厮杀,不如而自上而下对工业领域进行B2B转型,紧抓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方向,既能利国利民,同时也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产业发展蓝海。
4-3. 中德工业的互补
简短总结:
- 德国的口号是:我们传统工业需要数字化!
- 中国的口号是:我们需要数字化传统工业 !
一般来说,口号喊得越响,就越说明缺什么。
德国具有很强的高精尖工业制造能力,但在互联网信息数字化领域掉了队;中国目前在互联网创新领域风头正盛,但是在高精尖工业领域,特别是工业自动化集成这块还需时日追赶。因此中德两国制造业虽说是相近的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尝试技术输出,举一个例子:在安防和图像识别领域。
2019年2月发生的柏林15岁少女Rebecca失踪案,引发全德聚焦,案件涉及德国的车牌识别系统,也叫KESY系统。该系统主要安装在高速公路上,记录所有过往车辆的数据。根据德媒的报道,KESY经常频繁地传输错误数据,各州的错误率不同,如巴伐利亚州,错误率高达97,91%,被民众诟病。而且KESY无法识别汽车的驾驶员,这个不足会使很多案件的调查变得更为复杂,如在Rebecca案例中,KESY就不能确定车里的驾驶人到底是谁。相比之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车牌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由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或者专用芯片,已经高度发展,识别率相当高。
4-4. 最后
希望未来中德两国在互联网和工业领域能进行更多技术交流,实现互惠共赢!
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23865/answer/58276873
Social-Media-Nutzung in Deutschland – die besten Quellen
Täglich zweieinhalb Stunden Internet
Mobile Optimierung nötig: Immer mehr Menschen surfen mit dem Smartphone
Social & Mobile Trends: So digital ist Deutschland 2017
Video-Streaming in Deutschland
8,8 Millionen TikTok-Downloads in Deutschland
Die 50 größten Games-Entwickler in Deutschland
Das sind die 10 erfolgreichsten Android-Spiele aller Zeiten in Deutschland
Top 100 umsatzstärkste Onlineshops in Deutschland
Warum die Deutschen immer noch nicht mit dem Handy bezahlen können
„Hatten einen schlechten Start“ – So will Uber in Deutschland Fuß fassen
5 Gründe, warum in Deutschland viele den Weg zum eigenen Start-up scheuen
Why German companies fail at digital innovation
Was passiert, wenn die Geräte fehlerhaft arbeiten?
Wie die Polizei Millionen Autofahrer mit einem System überwacht, das nicht funktioniert
VW streicht bis zu 7000 Stellen
工信部长:别嘚瑟了,看看全球科技实力排名,就知道中国还差多远